2011年葛新宇首投先导智能遭婉拒,王燕清坚持技术路线后决意转型,2025研发加码固态电池业绩创新高
卷绕机自动化突破时,王燕清刚结束一场与供应商的谈判,他坐在工厂里那张被纸板箱隔开的床边,儿子在后面的“家”玩耍,妻子在一侧给他递来饭盒,“老王,这次订单做得再紧点,别亏了。”那会儿公司刚研制出新型分切机,工人们在焊接组装机旁边连续48小时折腾工艺,“咱们再比松下快10个!”王燕清鼓着劲回话,内心几乎不敢松懈。无锡的老厂房,硝烟般机器声里,每个细节都把实干做到了极致。我还记得1999年那阵,市场上的薄膜、铝箔堆得满桌,“你做设备,就要别人淘金你卖铲子”,这是王燕清反复碎念的逻辑。这根本不像我当年带小孩去买绘本那么轻松,那个年代的创业都只有纸板箱和凌晨的车间灯。技术、成本、效率,王燕清纯靠熬夜和辛劳,把一批电容器设备硬是做进了松下客户的大单名单里。
2011年夏天,葛新宇刚从百家企业筛选中挑出先导智能,端着杯咖啡坐在无锡租来的办公桌边,直白地向王燕清提出投资意向,却被一句“我们没有融资打算”顶了回来。对话间,葛新宇还试探性地激将:“难道就每年三四千万利润,带一两百号工人?”他拿HR闺蜜教的心理战术,硬生生把技术型老板的创意点燃。两人围着茶水间那台老型号卷绕机,反复画路线图,“锂电池还早,未来光伏和储能也能用得上。”王燕清的心思,被更远大的场景点亮,自己这岁月里最爱琢磨的工艺改进,终于有资本胆量配合再往前走一步。一边是技术极限,一边是行业机会,部门例会的气氛空前凝重。“你要我大干一场,得让我舒服点干!”王老板怪脾气还是没改。现实里,有技术底子又能扛住资本风浪的合伙人并不多。
先导智能彻底转型锂电设备,是2011年君联资本注入后的关键节点。研发部门像模具设计师一样“圈出微米级偏差”,工班师傅守着设备连续72小时记录工艺数据。苏州星恒作为第一个动力电池大客户,让车间的隔膜分切机、成型组装机彻底量产。碎嘴一句:“现在线都要即插即用,连装配工人都懒得等调试,”那是王燕清严苛要求下的精益追求。宁德时代和ATL采购经理则反复问,“能便宜50%,性能别差啊?”结果一测,进口设备被超得毫无脾气。跟着宁德时代每步节点,先导智能的业务规模翻了几番。老板的企业家格局,也在十三五那几年彻底打开,能放手投资后段高毛利的泰坦新动力,硬是补上锂电池设备一体化“最后一块拼图”。部门例会上,大家抢着把需求文档标红,王燕清一边捋文档边说:“得让客户付高溢价,不然亏得太快。”
2017年先导的营收冲到38.9亿,背后是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都在疯涨。技术团队和头部客户一起改需求文档,推着新产线模块化,效率跟成本都低得惊人。连售后工程师都能随时搞设备定制研发,客户名单里头的松下、索尼、特斯拉,甚至亿纬、比亚迪,像排队一样买设备。市场部的便利贴下,总有一行字:“还得继续加码研发!”王燕清亲自盯住13.5亿并购,老工人“老板真敢砸钱”碎嘴一票,有人还有点心疼先导几年家底。可行业逻辑变了,后端设备标准化低,利润高,大客户为定制方案付出高溢价时,先导智能彻底跨过了行业门槛。有一年教研会,部门经理圈出:“我们的客户要全部打通,从电芯到成型组装一条龙。”设备一线全覆盖,先导终于成了行业整体方案服务商。
到了2023年,先导智能上线智能工厂穹顶系列,用算法优化锂电池产线,产业升级走进无人化数字工厂。那时研发投入比例已经高到行业稀有,财务总监可是天天碎念:“华为14%,我们今年干到14%了!”研发成本往往最难控制,连教研会都跟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似的,需求文档、模块定制、跟客户共研。2024年行业增速调整,营收利润齐下滑,但研发比例却不降反升。技术沉淀反而更厚,固态锂电池设备的解决方案和成果储备充足。2025年,先导靠固态电池新业务抢跑,营收半年就做到66.1亿,净利润飙到7.4亿。厂区午休时,老员工在吸盘饭盒边念叨,“几年没见老板这么狠砸研发费用了。”
2025年固态电池腾飞背后,是王燕清早于2018年就重点关注、预判工艺路线、提前研发。全球头部客户和新兴车企复购订单不断,在中国与欧洲市场占有率都远超20%。实际上,制造业拼的不只是技术,还有效率和成本,资本助推下的先导智能,正用极致管理和技术积累刷新行业标准。数据反映,2025年先导中报研发占比高达14%、固态设备方案提前上马,业绩与技术双创新高。我的碎嘴总觉得,这十几年制造业的赛道,就是创业者实干、巧干的主场。王燕清和葛新宇一拍即合的那一刻,是中国动力电池设备跻身世界的起点。成本控制、效率管理与前瞻技术,才是行业顶级玩家的路径。
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,配资世家股票配资网址查询,广州股票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