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国庆反向旅行攻略#
松花江奇遇:娃娃鱼出水记,善意放生背后的生态警示
竿弯成弓。线紧紧绷着。水下有东西。很大的东西。松花江的回流区,水面平静。钓鱼人林先生的心跳却快了起来。那天是10月4日,午后阳光正好。
PE线缓慢移动。不像鱼。像树枝。但又会动。有人喊:是甲鱼吧?五分钟后,真相浮出水面。一个手掌大的头。接着是身体。没有鳍。有脚。四条腿。
“娃娃鱼!”林先生喊出声。他在贵州见过。认识这东西。抄网上岸。身长1.2米,重约15斤。黑褐色皮肤。黏腻手感。相机快门声响起。合影。然后它回到江中。保护动物嘛,钓友们说。
可是……松花江怎么会有娃娃鱼?
答案令人担忧。东北林业大学专家吴建平教授判断:这绝非自然分布。人为放生的可能性极大。大鲵——娃娃鱼的学名,它的家园在长江流域。不是松花江。从来都不是。
温度是致命问题。娃娃鱼最佳生存区间是16-22摄氏度。而哈尔滨冬季呢?平均零下20-40度。极端时可达零下42.6度。松花江会结冰。冰下温度零下二十几度。这条来自南方的鱼怎么活?
放生本是善举。但盲目放生……等于杀生。
去年汤原县也发生过类似事件。村民在松花江边捡到娃娃鱼。最后交由公园饲养。为什么?因为“不具备野外放生条件”。同样的故事重复上演。放生者可能不知道后果。好心办坏事。
法律层面需注意。大鲵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发现后应该怎么做?立即上报。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有专门监管部门。专业人士会评估健康状况。制定科学方案。自行处理可能违法。更可能造成二次伤害。
钓鱼人的保护意识值得称赞。但科学精神同样重要。下次遇到类似情况。先打电话。别先拍照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
这条1.2米的娃娃鱼现在何处?可能在逐渐变冷的江水中挣扎。它的命运悬于一线。也悬于我们每个人的选择之间。
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,配资世家股票配资网址查询,广州股票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