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旗军的抗法事迹是19世纪中后期中越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,其影响贯穿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多个层面,既深化了两国传统联系,也在殖民主义冲击下重塑了双边关系的格局。
(一)强化中越宗藩关系的实践合作,推动军事同盟形成
从“藩属义务”到“联合抗敌”的政治绑定。越南作为清朝的藩属国,原本通过朝贡体系维持名义上的宗藩关系。黑旗军抗法期间,清朝从“宗主国”立场出发,逐步介入越南事务:
1873年黑旗军首次击败法军后,清朝开始暗中支持刘永福;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,清朝正式收编黑旗军,任命刘永福为清军将领,并与越南政府军协同作战(如临洮大捷)。这种“宗主国护持藩属”的实践,使宗藩关系从礼仪性朝贡转向实质性军事合作,短期内强化了中越政治同盟。
黑旗军作为连接中越的军事纽带,其抗法斗争中形成了“清朝提供后援、黑旗军前线作战、越南地方配合”的三角模式。例如,清朝通过云南、广西边境向黑旗军输送武器粮饷,越南北圻官员黄佐炎等与刘永福直接联络,当地民众为黑旗军提供情报和补给。这种合作模式成为近代中越联合反侵略的雏形,也让两国认识到地缘安全的共同利益。
(二)殖民冲击下宗藩体系的瓦解与中越关系的转型
《中法会订越南条约》对宗藩关系的终结。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,清朝与法国签订《中法会订越南条约》,正式承认越南为法国“保护国”,放弃宗主权。这一条约本质上是清朝在殖民压力下的妥协,导致中越延续千年的宗藩体系彻底崩溃。黑旗军抗法的失败,成为宗藩关系终结的催化剂,此后中越关系从“君臣式”朝贡转向“主权国家”间的平等互动。
越南对清朝的复杂认知与身份重构。一方面,越南王室因黑旗军的帮助而暂时抵御法军,对清朝存在感激;另一方面,清朝最终放弃越南宗主权的行为,也让越南统治阶层意识到宗主国保护的局限性。19世纪末,越南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中越关系,如潘佩珠等维新派既借鉴中国改革思想,又警惕“大国干预”,这种矛盾心理为20世纪越南民族独立运动中“既联华又防华”的策略埋下伏笔。
(三)塑造中越共同反殖民的历史记忆,影响后世民族叙事
黑旗军抗法事迹在中越两国历史叙述中均被赋予正面意义:中国将其视为“援越抗法”的爱国主义范例,刘永福成为民族英雄;越南则将其视为“抵抗西方殖民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强调黑旗军与越南民众的合作(如纸桥大捷中的越南义军配合)。这种共同的反殖民记忆成为两国民族主义叙事的交集,甚至在20世纪越南抗法、抗美战争中,胡志明等领导人仍以黑旗军事迹激励中越合作。
黑旗军在越南活动期间,其成员与当地民众通婚、屯垦,促进了中越边境的文化融合。例如,黑旗军带去的中国戏曲、方言、农耕技术在越南北圻留存,形成“华越混合”的文化现象。至今越南老街、河内等地仍有纪念刘永福的祠堂和街道,民间传说将其神化,这些文化符号成为中越民间情感联系的载体。
(四)为20世纪中越关系埋下伏笔:从“历史盟友”到“革命纽带”
1885年刘永福率部分黑旗军回国后,余部留在越南继续抗法,其中一些人后来加入越南“勤王运动”(如1885年咸宜帝起义),或将抗法经验传递给越南本土武装。20世纪初,越南维新派、革命派(如潘周桢、胡志明)在寻求反法力量时,常从黑旗军历史中汲取灵感,甚至试图联络中国南方的反清势力(如孙中山的兴中会),形成“中越革命互助”的早期意识。
黑旗军活动的中越边境地区,在20世纪成为越南革命党人的重要庇护所。例如,1920年代胡志明在广西组织“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”,其活动模式与黑旗军当年在保胜的屯垦、练兵有历史呼应;中国边境民众对越南革命者的支持,某种程度上源于黑旗军时期形成的“跨国互助”传统。
(五)地缘政治层面的长远影响:边界与安全认知的塑造
1887年,清朝与法国签订《中越边界条约》,以法律形式划定中越陆地边界,结束了此前模糊的宗藩边境状态。黑旗军曾活动的北圻地区(如老街、高平)成为明确的边境地带,这一划定虽受殖民势力干预,但为现代中越边界奠定了基础,也让两国开始以“主权国家”视角看待边境安全。
黑旗军抗法的历史让中国认识到“越南安危关乎西南边防”的地缘逻辑,这种认知在20世纪延续——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通过越南获取外援,还是1950年代中国援越抗法、抗美,均体现了“保越即保华”的战略思维,其历史源头可追溯至黑旗军时期对越北屏障作用的认知。
总结:从“宗藩合作”到“历史纽带”的关系嬗变
黑旗军抗法既是中越传统宗藩关系的“回光返照”,也是两国在殖民冲击下寻求新互动模式的起点。其影响既包含短期内强化军事同盟的实践,也推动了宗藩体系瓦解后中越关系向现代转型;既塑造了共同反殖民的历史记忆,也为后世两国在革命、地缘安全上的合作埋下伏笔。这段历史至今仍是中越关系中不可忽视的文化与政治遗产,成为连接两国历史认同的重要纽带。
来源:文中图片截选自网络。
这里是《戎事健谈》,敬请关注我的更多内容!
作品声明: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。
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,配资世家股票配资网址查询,广州股票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